“初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阶段总结
来源: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三中学 点击:2450次 日期:2014-4-10
在“魏书生教育研究”总课题组王瑞富副组长的指导下,课题研究一年来,我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性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稳步、顺利的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果。现将我校半年多来,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及所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果向各位领导、专家、同仁进行汇报,希望得到各位领导、专家、同仁的指点和帮助。
一、加强责任队伍建设,引领行为习惯养成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一所学校生命质量的保障。我校用责任教育引领,积极加强责任队伍建设,达到榜样引领的作用。
一是搭建责任教育学习平台。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人员会议;每两周组织班主任和年级主任召开工作例会,不断丰富班主任的管理知识,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实行培训制度,通过校级培训和选派部分班主任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等,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自身素质与德育管理能力。
二是打造负责任的德育管理队伍。
学校实行扁平化管理,选拔年富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中层干部、教师担任年级组政教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直接贴近德育工作第一线,增强了责任德育管理队伍的实力、实效。
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卫生小卫士”、“ 志愿者”,选拔优秀学生干部、团委干部,充分发挥学生的监督、管理、教育的作用,为习惯养成提供保障。
二、构建班级责任文化,强化行为习惯培养
班级文化建设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为此,学校积极构建具有责任特色的班级文化,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促进了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丰富乐了学校文化建设内涵。
一是《学生责任手册》为抓手,抓实过程管理
班主任利用《滦平三中学生责任成长手册》,每大周提出一个或几个要求养成的习惯:从背诵100首古诗文、精读十本好书、写一手好字、会一种乐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从每周做一小时家务、会做一道菜等方面培养学生生活习惯;为爸妈洗一次脚、讲述父母生养自己的经历和父母奋斗的故事等培养学生感恩情怀;做一周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六次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月末评出“责任习惯之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做负责之人。
二是文明礼仪教育为切入点,抓好养成教育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让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一是开学初,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等,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二是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三是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让环境感化人;四是利用班会,让学生自由讨论,对校内外事件发表评论,使大家体会到求知首先应该学会的是做人。
三是“知比纠行”为突破口,抓好矫正教育
“知”: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就一种习惯,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好,什么坏,就本人而言,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改正,从思想上知晓明白。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并加以改正。
“纠”:发挥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作用,纠正对方的不良习惯。
“行”:坚持行动上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为较好的巩固培养的结果,依据《滦平三中学生责任成长手册》,为每一名学生办理一个责任卡,获得班级、学校、县局表彰奖励赋予一定分值记存入,受到班级、学校、县局批评、处分或失误赋予一定分值记支出,学年末评出班级、校级“明星责任学生”,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政教处督查和学生自主管理,午唱评比、舍务评比、卫生评比以及学生违纪情况,每天一公布,每周一总结,每月一量化,评比“明星责任班级”,实现 “我负责 我成长 我快乐”文化内涵。
三、拓展责任教育途径,敦促行为习惯内化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德育管理坚持将德育工作寓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1.以体育大课间为抓手,强化行为习惯培养
以体育大课间为抓手,让学生会密集型跑步、大摆臂、活动,进而达到整个大课间活动过程全部由音乐控制,从入场、跑步、大摆臂退场各环节整齐划一,井然有序,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日养成。
2.设立文明礼仪责任岗,实现典型引领与自育。团委牵头,选拔优秀团员、团干部为文明礼仪责任岗主要管理人员,每天对本班的楼内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等情况进行督查、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开展责任教育主题活动。如军训、艺术节、运动会、汇操比赛等为同学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平台,主题班会、演讲赛、团队活动、安全纪律教育、演练等德育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尊重自己、团结友爱、对学校、对集体负责,树立了责任意识,强化了责任行为,内化了习惯。
4.家校共育,促良好习惯培养。利用家长学校,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通过校讯通、明白纸、寒暑假班主任大家访等密切家校联系,使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责任行为习惯教育培养工作。 2012年我校被评为河北省示范家长学校,靳校长曾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
5.重视学生心理教育。我校心理教育是责任教育管理中一道亮丽风景线,建立心理咨询室,创造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社团并出版心理报,促进学生对自我的全面认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将行为习惯教育与课改有机结合。
从入学开始,下发“七年级学生课堂行为习惯培养”方案,对学生课前准备、课上环节、课后复习等各种行为做了具体要求;根据要求七年级上学期,举行了各班学生课堂行为习惯评比活动,下学期举行了各班自主学习习惯评比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提升。13年暑期县统考中,我校七年级总量化排名第三,只有数学学科成绩以微弱优势排名第一,经过半年的努力,年级成绩大幅度提升。在暑期统考中,我校七年级总量化排名第一,七个学科中有四个学科位于第一,其它学科也都有了明显进步。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我们更感觉到了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困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课题研究力度,更加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加强责任队伍建设,引领行为习惯养成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一所学校生命质量的保障。我校用责任教育引领,积极加强责任队伍建设,达到榜样引领的作用。
一是搭建责任教育学习平台。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人员会议;每两周组织班主任和年级主任召开工作例会,不断丰富班主任的管理知识,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实行培训制度,通过校级培训和选派部分班主任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等,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自身素质与德育管理能力。
二是打造负责任的德育管理队伍。
学校实行扁平化管理,选拔年富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中层干部、教师担任年级组政教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直接贴近德育工作第一线,增强了责任德育管理队伍的实力、实效。
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卫生小卫士”、“ 志愿者”,选拔优秀学生干部、团委干部,充分发挥学生的监督、管理、教育的作用,为习惯养成提供保障。
二、构建班级责任文化,强化行为习惯培养
班级文化建设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为此,学校积极构建具有责任特色的班级文化,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促进了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丰富乐了学校文化建设内涵。
一是《学生责任手册》为抓手,抓实过程管理
班主任利用《滦平三中学生责任成长手册》,每大周提出一个或几个要求养成的习惯:从背诵100首古诗文、精读十本好书、写一手好字、会一种乐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从每周做一小时家务、会做一道菜等方面培养学生生活习惯;为爸妈洗一次脚、讲述父母生养自己的经历和父母奋斗的故事等培养学生感恩情怀;做一周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六次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月末评出“责任习惯之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做负责之人。
二是文明礼仪教育为切入点,抓好养成教育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让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一是开学初,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等,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二是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三是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让环境感化人;四是利用班会,让学生自由讨论,对校内外事件发表评论,使大家体会到求知首先应该学会的是做人。
三是“知比纠行”为突破口,抓好矫正教育
“知”: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就一种习惯,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好,什么坏,就本人而言,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改正,从思想上知晓明白。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并加以改正。
“纠”:发挥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作用,纠正对方的不良习惯。
“行”:坚持行动上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为较好的巩固培养的结果,依据《滦平三中学生责任成长手册》,为每一名学生办理一个责任卡,获得班级、学校、县局表彰奖励赋予一定分值记存入,受到班级、学校、县局批评、处分或失误赋予一定分值记支出,学年末评出班级、校级“明星责任学生”,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政教处督查和学生自主管理,午唱评比、舍务评比、卫生评比以及学生违纪情况,每天一公布,每周一总结,每月一量化,评比“明星责任班级”,实现 “我负责 我成长 我快乐”文化内涵。
三、拓展责任教育途径,敦促行为习惯内化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德育管理坚持将德育工作寓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1.以体育大课间为抓手,强化行为习惯培养
以体育大课间为抓手,让学生会密集型跑步、大摆臂、活动,进而达到整个大课间活动过程全部由音乐控制,从入场、跑步、大摆臂退场各环节整齐划一,井然有序,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日养成。
2.设立文明礼仪责任岗,实现典型引领与自育。团委牵头,选拔优秀团员、团干部为文明礼仪责任岗主要管理人员,每天对本班的楼内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等情况进行督查、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开展责任教育主题活动。如军训、艺术节、运动会、汇操比赛等为同学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平台,主题班会、演讲赛、团队活动、安全纪律教育、演练等德育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尊重自己、团结友爱、对学校、对集体负责,树立了责任意识,强化了责任行为,内化了习惯。
4.家校共育,促良好习惯培养。利用家长学校,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通过校讯通、明白纸、寒暑假班主任大家访等密切家校联系,使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责任行为习惯教育培养工作。 2012年我校被评为河北省示范家长学校,靳校长曾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
5.重视学生心理教育。我校心理教育是责任教育管理中一道亮丽风景线,建立心理咨询室,创造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社团并出版心理报,促进学生对自我的全面认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将行为习惯教育与课改有机结合。
从入学开始,下发“七年级学生课堂行为习惯培养”方案,对学生课前准备、课上环节、课后复习等各种行为做了具体要求;根据要求七年级上学期,举行了各班学生课堂行为习惯评比活动,下学期举行了各班自主学习习惯评比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提升。13年暑期县统考中,我校七年级总量化排名第三,只有数学学科成绩以微弱优势排名第一,经过半年的努力,年级成绩大幅度提升。在暑期统考中,我校七年级总量化排名第一,七个学科中有四个学科位于第一,其它学科也都有了明显进步。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我们更感觉到了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困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课题研究力度,更加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