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来源:六道河中心幼儿园 作者:韩玉凤 点击:4611次 日期:2013-9-7
关键词:培养 幼儿良好习惯
习惯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家叶圣陶早就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幼儿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习惯养成最一个漫长,枯燥,艰苦的过程。需要坚持,幼儿的坚持性相对来说很差。如何使习惯的培养方式让孩子能够乐于接受且有效果并能使孩子自觉地融入到习惯养成中来呢?
一、让墙壁说话,环境育人
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为日后更为复杂的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在环境中布置中蕴含常规教育,让墙壁说话,环境育人,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教室墙面上,设计一些卡通图片,巧妙地把“见到老师问声好”“上课专心听讲”“玩具摆放整齐”“别人休息不打扰”“你先请我后来”“小弟弟摔倒了扶起来”等等内容融入其中。在对面墙上为每一位孩子种一棵树,树上有一个个的七色苹果,并配有幼儿自己的照片。准备七种颜色的贴纸,红色代表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橙色代表讲文明,有礼貌;黄色代表勇敢、坚强;绿色代表讲卫生;蓝色代表勤劳、爱劳动;紫色代表团结友爱;玫红代表遵守纪律。每天让幼儿根据自己当天的表现选择相应的贴纸贴在自己的苹果上。在幼儿离圆时及时将孩子的情况反馈给家长。通过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鼓励,激发幼儿学习良好习惯的愿望。使幼儿通过环境的激励作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自然渗透
对幼儿的教育不是一两次的说教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强化训练,才能内化为幼儿自身的行为。在入园、离园时应着重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入厕和喝水环节则培养幼儿不拥不挤、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在区域活动或角色游戏时,就重点培养团结友爱、不争不抢玩具、分享合作等等。这样教师时时处处营造一种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氛围,做到“春风化雨细无声,功夫在平时”,真正体现“时时处处皆教育”的理念。[
在幼儿入园,离园时,教师要求孩子和长辈,老师打招呼,说文明用语。在入厕这个环节:我园厕所不在园内,需要走一段路才能到达。为了确保幼儿在这段路上行走安全,我首先教会小班幼儿学会排队走路。 1、先学站队,让幼儿学会有秩序站队,不拥挤,不吵闹。2、排队走路。让后面的孩子拉着前面孩子的衣角,不乱跑,不落队。见少拥挤乱跑的现象发生。
三、鼓励诱导,增强自信
“教育要以鼓励诱导为主”“老师对幼儿要有积极的期望”。要让幼儿知道“应该怎样”“怎样是对的”“我能行”,从正确的方向教育幼儿,引导幼儿。使幼儿目标明确,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
冬天很冷,幼儿大多怕冷,不愿到室外锻炼。我就带孩子到室外和我一起跳绳、拍球、踢毽子,跑步……玩的不亦乐乎,再也不怕冷了。使幼儿明白了只要我们喜欢锻炼,不怕寒冷,就能战胜寒冷。增强了幼儿克服困难的自信和勇气。只要天气还算晴朗,我就带孩子们就到室外坚持锻炼,有时不用我说,他们就会催我:老师,该锻炼了。过了一段时间,当孩子就有了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我及时鼓励,加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让德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反复训练。有人计算过,一个好习惯至少要重复21次才又可能巩固,幼儿恐怕更多。幼儿良好习惯的训练,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结合多种艺术手段,反复训练。可以以游戏的形式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情境表演、情感换位等等,在故事情境、游戏、歌曲、童话剧中深化一些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如:小班幼儿喜欢玩过家家,喜欢模仿,就让他们在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的同时,了解每个家庭成员的不同责任,感受亲人之间的关爱,进而产生爱亲人的情感。让孩子学习待人接物,教师也不必苦口婆心的大讲道理,就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让幼儿或唱歌或听故事或看动画或扮演角色,让孩子在小主人、小客人的游戏里,学习如何礼貌做客和礼貌待客。这样幼儿在参与中、在玩耍中提高了社会认知技能,学会了待人接物,学会了交往,学会了生活。促进幼儿的社会行为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使幼儿懂得与同伴共同玩玩具时,要互相商量,不争不抢,并学会爱护玩具和保护玩具的方法。
五、抓契机,运用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首先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各种节日有不同的意义,教师要根据节日的名称和涵义,创设相应的活动教育。如:“母亲,父亲节可以培养孩子尊敬父母、关心父母、懂得感恩;国庆节培养爱祖国的情感。
另外,家长是教育资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教师要和家长经常沟通,保持家园要求的一致性,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作用于孩子,促使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们还可以在各领域中渗透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
总之,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幼儿时期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习惯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家叶圣陶早就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幼儿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习惯养成最一个漫长,枯燥,艰苦的过程。需要坚持,幼儿的坚持性相对来说很差。如何使习惯的培养方式让孩子能够乐于接受且有效果并能使孩子自觉地融入到习惯养成中来呢?
一、让墙壁说话,环境育人
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为日后更为复杂的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在环境中布置中蕴含常规教育,让墙壁说话,环境育人,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教室墙面上,设计一些卡通图片,巧妙地把“见到老师问声好”“上课专心听讲”“玩具摆放整齐”“别人休息不打扰”“你先请我后来”“小弟弟摔倒了扶起来”等等内容融入其中。在对面墙上为每一位孩子种一棵树,树上有一个个的七色苹果,并配有幼儿自己的照片。准备七种颜色的贴纸,红色代表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橙色代表讲文明,有礼貌;黄色代表勇敢、坚强;绿色代表讲卫生;蓝色代表勤劳、爱劳动;紫色代表团结友爱;玫红代表遵守纪律。每天让幼儿根据自己当天的表现选择相应的贴纸贴在自己的苹果上。在幼儿离圆时及时将孩子的情况反馈给家长。通过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鼓励,激发幼儿学习良好习惯的愿望。使幼儿通过环境的激励作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自然渗透
对幼儿的教育不是一两次的说教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强化训练,才能内化为幼儿自身的行为。在入园、离园时应着重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入厕和喝水环节则培养幼儿不拥不挤、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在区域活动或角色游戏时,就重点培养团结友爱、不争不抢玩具、分享合作等等。这样教师时时处处营造一种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氛围,做到“春风化雨细无声,功夫在平时”,真正体现“时时处处皆教育”的理念。[
在幼儿入园,离园时,教师要求孩子和长辈,老师打招呼,说文明用语。在入厕这个环节:我园厕所不在园内,需要走一段路才能到达。为了确保幼儿在这段路上行走安全,我首先教会小班幼儿学会排队走路。 1、先学站队,让幼儿学会有秩序站队,不拥挤,不吵闹。2、排队走路。让后面的孩子拉着前面孩子的衣角,不乱跑,不落队。见少拥挤乱跑的现象发生。
三、鼓励诱导,增强自信
“教育要以鼓励诱导为主”“老师对幼儿要有积极的期望”。要让幼儿知道“应该怎样”“怎样是对的”“我能行”,从正确的方向教育幼儿,引导幼儿。使幼儿目标明确,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
冬天很冷,幼儿大多怕冷,不愿到室外锻炼。我就带孩子到室外和我一起跳绳、拍球、踢毽子,跑步……玩的不亦乐乎,再也不怕冷了。使幼儿明白了只要我们喜欢锻炼,不怕寒冷,就能战胜寒冷。增强了幼儿克服困难的自信和勇气。只要天气还算晴朗,我就带孩子们就到室外坚持锻炼,有时不用我说,他们就会催我:老师,该锻炼了。过了一段时间,当孩子就有了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我及时鼓励,加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让德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反复训练。有人计算过,一个好习惯至少要重复21次才又可能巩固,幼儿恐怕更多。幼儿良好习惯的训练,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结合多种艺术手段,反复训练。可以以游戏的形式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情境表演、情感换位等等,在故事情境、游戏、歌曲、童话剧中深化一些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如:小班幼儿喜欢玩过家家,喜欢模仿,就让他们在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的同时,了解每个家庭成员的不同责任,感受亲人之间的关爱,进而产生爱亲人的情感。让孩子学习待人接物,教师也不必苦口婆心的大讲道理,就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让幼儿或唱歌或听故事或看动画或扮演角色,让孩子在小主人、小客人的游戏里,学习如何礼貌做客和礼貌待客。这样幼儿在参与中、在玩耍中提高了社会认知技能,学会了待人接物,学会了交往,学会了生活。促进幼儿的社会行为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使幼儿懂得与同伴共同玩玩具时,要互相商量,不争不抢,并学会爱护玩具和保护玩具的方法。
五、抓契机,运用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首先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各种节日有不同的意义,教师要根据节日的名称和涵义,创设相应的活动教育。如:“母亲,父亲节可以培养孩子尊敬父母、关心父母、懂得感恩;国庆节培养爱祖国的情感。
另外,家长是教育资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教师要和家长经常沟通,保持家园要求的一致性,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作用于孩子,促使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们还可以在各领域中渗透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
总之,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幼儿时期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